1885年,海因里希.威茨曼在完成令世人關注的金屬軟管發明后在德國普福爾茨海姆成立了金屬軟管和膨脹節公司,現發展為 的Witzenmann集團, Badger工程公司于1900年的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工廠設計出 個波紋管膨脹節,標志著波紋管膨脹節工業化生產和應用的開始。與此同時,諸多科學家對波紋管進行研究,并取得多項研究成果。其中應用 廣泛并成為各國膨脹節標準的基礎的研究成果是Anderson的NAA-SR-4527《波紋管應力分析》,Anderson根據梁的理論和圖表引入的修正系數提供了各種方程式,建立起了簡化方程與殼體行為的關系,采用分析設計的理念,將波紋管的應力分析簡化成非常適合工程應用的工程近似法。
1955年,一批在使用、設計和制造膨脹節方面富有經驗的公司發起成立了 膨脹節制造商協會(EJMA),1958年由Anderson和Winborne整理完善,Broyles編著而成的第1版EJMA標準發布。該標準中的波紋管計算公式大多來源于Anderson的NAA-SR-4527《波紋管應力分析》。由于受當時應用經驗所限,第1版標準比較簡單,而且只涉及軸向位移的應用。在隨后的幾十年大量的研究成果和試驗結果被匯集起來后,EJMA標準已經包含了 詳細的設計數據, 新版本已是2008年第9版(A2011),2013年將出版第10版。
膨脹節按其應用領域可分為壓力容器用膨脹節和壓力管道用膨脹節,因此其相應的標準體系也相應的分為兩大類。目前, 上常用的現行膨脹節標準有 標準、歐盟標準和日本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