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利水電工程項目中,波紋管主要用途是補償因溫度或地質變化引起的引水壓力鋼管位移,其中主要的應用場合在水電站,水電站根據集中水頭方式的不同分為:壩式水電站,引水式水電站和混合式水電站。目前波紋管應用于水利工程的項目并不多,但已用于水利工程的一般都是較大的或較重要的項目。
一:壩式水電站(又分壩后式、河床式等)
壩式水電站是依靠在河道上攔河筑壩抬高水位,形成發電水頭的水電站,這類水電站一般修建在河道坡降較緩且流量較大的河段上,主要結構特點是攔河壩和電站廠房均集中布置在很短的同一河段中,其中壩后式電站的廠房建在大壩之后。
在壩后式水電站中,波紋管(通常也被稱作“波紋管伸縮節”)一般布置在廠壩之間的分縫處,位于壩后壓力鋼管下游臨近蝸殼的下平段上,用以補償順流向和地質沉降引起的壓力鋼管位移變化。
壩后式水電站的特點是壓力鋼管的直徑一般都比較大,但水頭受壩高限制內壓一般在2.0MPa以下。
用于大型壩后式水電站的膨脹節在安裝完成后,一般再無進行 換的條件和可能,故這類電站在波紋管選型、設計、制造、安裝的每一環節上都要慎之又慎。
波紋管已經應用在壩后式水電站的典型項目有(含在建):長江三峽水電站(φ12.4m)、金沙江向家壩水電站(φ12.2m)、貴州清水江白市水電站(φ9.0m)、四川嘉陵江亭子口水電站(φ8.7m)、云南李仙江戈蘭灘水站(φ7.5m)、緬甸YEYWA水電站(φ6.8m)
二:引水式和混合式水電站
引水式水電站是用引水道(如:明渠、隧洞、壓力鋼管等)集中河流流量和水頭用以發電的水電站,引水式水電站多建在坡度較陡,落差較大的河流上,其主要結構特點是上游取水口和下游廠房相距較遠,中間引水道往往要經過不同的地質層面。
混合式水電站是由壩和引水道兩種建筑物共同形成發電水頭的水電站,這類水電站通常兼有壩式和引水式水電站的優點及工程特點。
用于引水式或混合式水電站壓力鋼管中的波紋管,主要用于補償壓力鋼管因溫度和地質變化引起的位移,其特點主要有:
1下游鋼管內壓一般都較高(甚至可達12.0MPa以上)。
2當用于隧洞埋管中時,一般徑向位移較大(±50~100mm及以上),但運行的循環次數極少。
3當用于露天明管段時,主要為軸向位移,但循環位移比較頻繁。
用于引水隧洞壓力鋼管中的波紋管,安裝完成后一般亦再無進行 換的條件和可能,故對這類波紋管的應用也要慎之又慎。
波紋管已經應用在引水式或混合式水電站的典型項目有(含在建)四川南椏河姚河壩水電站(φ4.0m,2.5MPa)、馬來西亞KOTA水電站(φ2.1m,2.5MPa)。